清风关之战后,大楚朝堂上下弥漫着一股愤怒与警惕的气息。大楚皇帝赵弘毅深知,北齐的背信弃义意味着两国关系已降至冰点,战争随时可能全面爆发。为应对这一严峻局势,赵弘毅再次召集丞相苏怀瑾、大将军林震天等一众重臣,于朝堂之上共商对策。
“北齐慕容烈公然违背和平协议,偷袭我清风关,此等行径实在是欺人太甚!朕意已决,定要让北齐为他们的行为付出惨痛代价。诸位爱卿,可有良策?” 赵弘毅目光炯炯地扫视着群臣。
林震天向前一步,抱拳说道:“陛下,北齐此举嚣张至极,我军应主动出击,趁他们此次偷袭失败,士气低落之际,挥师北上,直捣北齐都城邺城,给他们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,让他们知道我大楚不可欺!” 林震天的话语掷地有声,尽显武将的豪迈与果敢。
然而,苏怀瑾却微微皱眉,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陛下,林将军所言虽振奋人心,但此时贸然进攻,恐非上策。北齐军事力量雄厚,且此次偷袭虽败,但根基未损。我军若长途奔袭,深入敌境,后勤补给困难,且易中敌军埋伏。再者,战争一旦全面爆发,两国百姓必将生灵涂炭。臣以为,可先联合其他势力,孤立北齐,再徐徐图之。”
赵弘毅听了两人的建议,陷入了沉思。他明白,林震天的建议虽能一解心头之恨,但风险极大;而苏怀瑾的策略虽更为稳妥,却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。
这时,一位年轻的大臣站了出来,此人是新晋状元郎秦风。秦风才华横溢,殿试时便以独到的见解得到赵弘毅的赏识。他恭敬地说道:“陛下,苏丞相所言极是。如今大楚若要与北齐开战,需谋定而后动。西戎与北齐接壤,且与我大楚素有贸易往来,关系尚可。陛下可派遣使者前往西戎,晓以利害,说服他们与我大楚结盟。如此一来,北齐便会腹背受敌,不敢轻易妄动。同时,我大楚可在国内厉兵秣马,加强军事训练,提升国力,待时机成熟,再与北齐决战,定能胜算大增。”
赵弘毅听了秦风的话,眼前一亮:“秦爱卿所言有理。先联合西戎,孤立北齐,再伺机而动,此计甚好。苏丞相,此事便交由你负责,尽快挑选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者,前往西戎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 苏怀瑾领命道。
回到丞相府后,苏怀瑾为挑选使者一事绞尽脑汁。他深知,此次出使西戎意义重大,使者不仅要能言善辩,还要对西戎的风土人情、政治局势有深入了解。经过一番筛选,他最终选定了礼部员外郎张悦。张悦曾多次出使周边国家,对各国事务颇为熟悉,且口才出众,善于应对各种复杂局面。
苏怀瑾将张悦唤至府中,详细地向他交代了此次出使西戎的任务和要点:“张员外郎,此次出使西戎,关乎大楚的兴衰存亡,责任重大。你务必说服西戎王与我大楚结盟,共同对抗北齐。你要向他们阐明,北齐野心勃勃,若不加以遏制,西戎也将深受其害。同时,要提及我大楚与西戎结盟后,在贸易、军事等方面将给予他们的好处。”
张悦郑重地点点头:“丞相放心,悦定不辱使命。”
与此同时,在北齐都城邺城,皇帝拓跋雄也在为此次偷袭失败而懊恼不已。他深知,此次行动不仅让北齐在道义上陷入被动,还可能引发大楚的强烈反击。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,拓跋雄召集了朝中大臣和军事将领,商讨应对之策。
“此次慕容烈擅自行动,坏了朕的大计。如今大楚必定不会善罢甘休,各位爱卿,可有应对之法?” 拓跋雄面色阴沉地问道。
一位老臣上前说道:“陛下,大楚此次虽遭偷袭,但实力未损。若他们联合其他势力对付我北齐,形势将对我们极为不利。臣以为,陛下可先遣使前往大楚,假意求和,拖延时间,同时暗中加强边境防御,整军备战。待时机成熟,再与大楚一决高下。”
拓跋雄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此计虽有些示弱,但目前形势所迫,也不失为一个办法。只是,大楚恐怕不会轻易相信我们的求和之意。”
这时,慕容烈站了出来,一脸愧疚地说道:“陛下,此次皆因臣鲁莽行事,才导致如此局面。臣愿再次领军,加强边境防御,若大楚来犯,定让他们有来无回。同时,臣建议,可派人前往西戎,离间他们与大楚的关系,让大楚联盟之计无法得逞。”
拓跋雄看着慕容烈,微微点头:“好,便依你所言。你即刻前往边境,加强防御。离间西戎与大楚之事,也交由你负责。若能成功,朕便将功抵过。”
“谢陛下信任,臣定不辜负陛下期望。” 慕容烈领命而去。
数日后,张悦率领使团踏上了前往西戎的征程。一路上,张悦仔细研究着西戎的资料,思考着应对之策。西戎地处大漠草原,其民性豪爽,但政治局势较为复杂,各部落之间虽有联盟,但利益诉求不尽相同。要想说服西戎王与大楚结盟,并非易事。
当使团抵达西戎王庭时,受到了西戎人的热情款待。西戎王阿古达,身材高大,面容粗犷,眼神中透着一股豪迈与狡黠。他设宴招待张悦一行,酒过三巡后,阿古达笑着问道:“张大人此次前来我西戎,所为何事啊?”
张悦起身,恭敬地说道:“大王,实不相瞒,此次在下前来,是奉大楚皇帝之命,与大王商讨结盟之事。如今北齐野心勃勃,公然违背与大楚的和平协议,偷袭大楚边境。北齐狼子野心,若不加以遏制,日后恐将危及西戎。大楚愿与西戎结盟,共同对抗北齐,保两国百姓太平。”
阿古达微微皱眉,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张大人所言虽有道理,但结盟一事,事关重大,容本王考虑考虑。且大楚与北齐相争,我西戎若贸然卷入,不知能得到何种好处?”
张悦心中一喜,知道有了谈判的余地,便说道:“大王,若西戎与大楚结盟,大楚愿在贸易上给予西戎诸多优惠。大楚的丝绸、瓷器等特产,将以更低的价格供应西戎。同时,在军事上,大楚将与西戎共享情报,互相支援。若北齐胆敢进犯西戎,大楚定当出兵相助。”
阿古达听了张悦的话,心中有些动摇。但他依然没有立刻答应,只是说道:“张大人,此事本王需与各部落首领商议后,方能给你答复。你且先在王庭休息几日。”
张悦无奈,只好耐心等待。而在等待的过程中,他也没闲着,四处拜访西戎的一些重要部落首领,向他们阐述结盟的好处,争取他们的支持。
与此同时,慕容烈也派了一名亲信,化名潜入西戎。此人名为刘峰,擅长挑拨离间,诡计多端。他在西戎四处散布谣言,说大楚结盟只是利用西戎,一旦打败北齐,便会对西戎不利。同时,他还暗中贿赂一些部落首领,让他们在阿古达面前进谗言,反对与大楚结盟。
几日后,阿古达召集各部落首领,商讨与大楚结盟之事。会上,各部落首领意见不一。有的首领认为与大楚结盟可保西戎太平,还能获得经济利益;而有的首领则听信了刘峰的谣言,担心大楚会对西戎不利,坚决反对结盟。
阿古达看着争吵不休的众人,心中犹豫不决。这时,刘峰买通的一位部落首领站了出来,说道:“大王,大楚向来狡猾,他们与我们结盟,不过是想利用我们对付北齐。一旦北齐被灭,我们西戎恐怕就会成为大楚的下一个目标。我们不能轻易相信大楚。”
其他一些被收买的首领也纷纷附和。阿古达听了这些话,心中的疑虑越来越深。
张悦得知会议的情况后,心急如焚。他知道,若不能及时消除阿古达的疑虑,结盟之事恐将告吹。于是,他再次求见阿古达,言辞恳切地说道:“大王,那些谣言皆是别有用心之人散布的。大楚与西戎向来友好,此次结盟,纯粹是为了共同对抗北齐的威胁。大楚皇帝乃仁义之君,怎会做出背信弃义之事?若大王不信,大楚愿与西戎签订盟约,以表诚意。”
阿古达看着张悦,心中有些动容。他沉思良久后说道:“张大人,本王愿意相信你。但此事关乎西戎的未来,本王还需再考虑一晚。明日,本王便给你答复。”
张悦无奈,只好退下。这一夜,张悦辗转反侧,难以入眠。他深知,明天的答复将决定大楚与西戎能否结盟,也将影响着大楚未来的命运。
而在大楚,苏瑶得知父亲派张悦出使西戎后,心中也十分牵挂。她深知此次结盟的重要性,也担心张悦能否顺利完成任务。苏瑶自幼对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,她觉得,西戎那边情况复杂,仅凭张悦一人之力,恐难以应对。于是,她决定瞒着父亲,偷偷前往西戎,助张悦一臂之力。
苏瑶女扮男装,带上一些贴身护卫,踏上了前往西戎的道路。一路上,风餐露宿,但她却毫不退缩。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,那就是帮助大楚与西戎结盟,共同对抗北齐。
当苏瑶赶到西戎王庭时,恰好是阿古达准备给张悦答复的日子。苏瑶来不及休息,便找到了张悦。张悦看到苏瑶,十分惊讶:“苏姑娘,你怎么来了?这西戎之地,危险重重,你不该涉险前来。”
苏瑶微微一笑:“张大人,如今结盟之事关乎大楚存亡,瑶儿怎能置身事外?我此来,是想助大人一臂之力。”
张悦无奈地摇摇头,但此时也无暇多言。两人一同来到阿古达面前。
阿古达看着苏瑶,有些疑惑:“这位是?”
张悦连忙介绍道:“大王,这位是我大楚一位年轻的谋士,听闻大王对结盟之事尚有疑虑,特来为大王解惑。”
苏瑶上前,恭敬地行礼后说道:“大王,瑶儿虽年轻,但对局势也有一些见解。如今北齐势力渐大,已对周边各国构成威胁。西戎与大楚结盟,实乃互利共赢之举。若西戎不与大楚结盟,一旦北齐打败大楚,下一个目标必然是西戎。大王难道想坐以待毙吗?而且,大楚皇帝已准备好与西戎签订最诚挚的盟约,保证不会侵犯西戎的利益。”
阿古达听了苏瑶的话,心中豁然开朗。他看着苏瑶,眼中露出赞赏之色:“没想到大楚竟有如此年轻有为的谋士。好,本王相信你们。本王决定与大楚结盟,共同对抗北齐。”
张悦和苏瑶听了,心中大喜。苏瑶说道:“大王英明。如此,大楚与西戎携手,定能让北齐不敢轻举妄动。”
阿古达当即命人准备结盟仪式。在盛大的仪式上,大楚与西戎正式签订了盟约。消息传回大楚,满朝文武皆欢呼雀跃。大楚皇帝赵弘毅得知后,对苏瑶的聪慧果敢赞赏有加。
而在北齐,慕容烈得知西戎与大楚结盟的消息后,气得暴跳如雷。他没想到,自己精心策划的离间计竟然被苏瑶等人破解。
“可恶!这个苏瑶是从哪里冒出来的?坏了我的好事。” 慕容烈咬牙切齿地说道。
但事已至此,他也无可奈何。他只能更加紧地加强边境防御,准备迎接大楚可能的进攻。
大楚与西戎结盟后,士气大振。赵弘毅下令,在国内全面加强军事训练,提升士兵的战斗力。同时,积极储备粮草兵器,为可能到来的战争做好充分准备。
苏瑶回到大楚后,名声大噪。许多大臣对她的智慧和勇气赞不绝口。但也有一些守旧的大臣,对女子参与国家大事表示不满。
“陛下,苏瑶虽有一些小聪明,但毕竟是女子。女子就该恪守本分,不应参与朝堂之事。此次结盟虽成功,但恐开了不好的先例。” 一位老臣向赵弘毅进谏道。
赵弘毅皱了皱眉:“爱卿此言差矣。如今国家面临危机,只要能为国家出谋划策,不论男女,皆可为我所用。苏瑶此次立下大功,朕不但不会责怪,还要重重赏赐。”
于是,赵弘毅封苏瑶为护国女学士,特许她可参与一些朝堂议事。苏瑶成为了大楚历史上第一位有此殊荣的女子。她深知,这不仅是一份荣誉,更是一份责任。她决心继续为大楚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,与大楚一同迎接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。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大楚与西戎频繁交流,互通情报。两国军队也开始进行联合训练,提升协同作战的能力。而北齐那边,也在紧张地备战。三国之间,剑拔弩张,一场大战似乎一触即发。整个天下,都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。苏瑶和她的大楚,又将如何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,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呢?